《泉州师院报》  
上一期    下一期

教学即是, 让学生拥有带得走的能力

   期次:第243期      查看:108   

作者廖素娴系泉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



  两年前的夏天来到了泉州师院。泉州,离台湾挺近,语言和文化基本都能相通,初来乍到,却格外有一份说不出的亲切感。于是,就和先生决定在此落角,喔,还有肚子里的宝宝,一家三口,拉开了教书生涯的序幕。
  能成为教师在课堂上教书,一直是自己想有所企及的一个重要志向,这样的志向源自于在受教育的历程中,曾经被好好地善待,明白在一个课堂里,教师除了授业,更负有解惑与传道的职责,莘莘学子们在各个学习阶段会浮现的烦恼、困惑与未知,很大一部分可以透过教师的提问和引导,而得到许多值得参考的建议。
  对自己而言,身为教师,首先是愿意站在学生的立场来理解他们吧。学生在课堂上,想学什么?想
怎么学?是两个非常关键的问题,以往的教学模式多强调听讲、背诵,以应试教育作为学习的手段与目的,但实际上,多数长期研究学习成效的教育专家学者皆表明,传统的教学方法并无法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,学习的动机与热情被考试和分数所削弱,而无法触发学生对探究事物与真理的好奇心还有批判能力。因此,新世代的教育思维,应转向深入理解学生究竟想要学什么。这个学什么,甚至可以打破学科的界线,进而以主题或领域方式进行;至于学生该怎么学,这点就有劳教师们投入更多时间,去创造更多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情境与氛围,让学习者可以投入于一个丰富多元的课堂之中,吸收他们想学的各种内容。
  于是,在课堂里,自己尝试使
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模式,小组合作、影片讨论、及时创作、主题辩论、视频拍摄、街头访问、学生上台教学、桌游制作与分享、情景剧表演等,将课程内容拆解成数个主题,以活动的形式进行包装与转换,当课堂不再只有教师站在讲台上一直讲,学生只能坐在台下听的份时,会发现,学生们的眼神开始发亮,上起课也非常有精神,课堂教学的翻转,不仅能活络班级气氛,也让学生有机会从不同面向得到锻炼,让他们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。
  再者,身为教师,自己觉得,能尽力倾听,充分和他们讨论沟通任何事物也是很重要的。教师,也是一个终身学习的他者,以往受教育的经验,所遇见的教师角色,通常都带有威严,会行使权威来管理班
级、传授知识,教师的地位不容置疑。但随着时代的转变,知识取得的渠道不再只有教师,只要有网络,想查找任一问题、现象与答案,皆一蹴可及,教师的专业地位很容易就能被百度所取代。
  所以学生更需要教师成为一名什么样的角色呢?除了对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之外,更关键的是,他可以是一名生活在学生身边的”朋友”,愿意大方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或生命感悟,同时也愿意放下身段倾听属于这年龄阶段,少男少女们的烦恼和困惑,对未知茫然、对学习迷惘的青年学子们,会需要有除了父母以外的成熟且温柔的大人陪伴他们,一起走过年轻岁月最灿烂多彩的大学生活。也因此,以一个朋友的视角,耐心的倾听,充分的对话与沟通,都有机会能让
他们更加地认识自己并接受自己。在这样无尽的理解与支持之下,他们将会长出自己所喜爱的样子,并发展出能够带得走的能力。
  教学的风景应该能像四季一样地带给人无限的期待和想象,来到泉师之后,遇到了一群又一群单纯、质朴,体贴,又善解人意与活力无穷的学生,让自己有机会能在教学这块土地上慢慢耕耘。身为教师最大的乐趣是能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地得到反思的机会,学生们与同事、领导们的回馈,是鼓舞自己要持续不断精进努力的最大动力。在 《相约星期二》 这本书里的男主角,莫里老师,他提到想在他离开人世后所立的碑文上题字:”一名终身的教师”。对自己来说,成为一名终身的教师,也是一个美好的盼望。为此,更愿意认真且踏实的,好好投入。

泉州师范学院 版权所有 

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,图文与本公司无关

京ICP备12019430号-7

本期已有12721次访问,全刊已有2489358次访问